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34篇
  免费   1909篇
  国内免费   2368篇
林业   2862篇
农学   2656篇
基础科学   1699篇
  3354篇
综合类   11561篇
农作物   1657篇
水产渔业   1235篇
畜牧兽医   4119篇
园艺   1723篇
植物保护   1545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433篇
  2022年   1042篇
  2021年   1236篇
  2020年   1150篇
  2019年   1087篇
  2018年   766篇
  2017年   1196篇
  2016年   934篇
  2015年   1394篇
  2014年   1408篇
  2013年   1723篇
  2012年   2216篇
  2011年   2361篇
  2010年   2164篇
  2009年   2032篇
  2008年   1906篇
  2007年   1929篇
  2006年   1464篇
  2005年   1179篇
  2004年   723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538篇
  2001年   532篇
  2000年   473篇
  1999年   335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72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为评价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和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对鳜(Siniperca chuatsi)的营养价值,分别测定了体质量为(5.27±1.03)g的赤眼鳟、(5.05±1.21)g的麦瑞加拉鲮和(5.19±0.92)g的鳜的化学组成,估算了这3种鱼的能量密度,以探讨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赤眼鳟和麦瑞加拉鲮的全鱼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鳜,水分显著低于鳜(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高达92.56%±2.31%和93.17%±0.36%,多数必需氨基酸的化学评分≥0.82。而赤眼鳟的脂肪和能量密度更高,显著高于麦瑞加拉鲮和鳜,灰分显著低于麦瑞加拉鲮(P0.05)。研究表明,这两种鱼对鳜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赤眼鳟的营养价值更高,以赤眼鳟代替麦瑞加拉鲮养殖鳜是可行的,这为转变鳜的养殖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3.
在“禁抗”的大背景下,人们必须改变与病原微生物打交道的策略,从以往通过抗生素的“打打杀杀”到“和谐共处”。文章根据中医传统“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索替抗的“肺肠同制”技术路径,并阐明只有替抗产品与替抗管理同时进行,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用“替抗”方法与抗生素使用时达到同样、乃至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4.
为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促进种养结合,以饲料油菜华油杂62为材料,添加不同来源碳水化合物进行青 贮比较试验,研究高水分饲料油菜青贮技术。试验分为5组,分别将20%的各碳水化合物原料(麸皮、玉米粉、米糠、 玉米淀粉)与高水分饲料油菜混合青贮,青贮45 d后进行感官评定并测定营养成分、pH、有机酸含量等。结果表明, 添加各碳水化合物原料均可以显著降低油菜的含水量至70%以下。油菜添加上述碳水化合物青贮后,可改善青贮 感官品质,显著提高乳酸含量,降低pH;其中,玉米粉与油菜混合青贮后因感官评分高、乳酸含量最高且氨态氮含量 最低,被认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5.
巨龙竹林分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滇西南巨龙竹在2017—2019年的年龄、直径、密度等林分结构因子,并对其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巨龙竹林分干龄分布、丛立竹密度分布均呈右偏缓峰状;竹丛年龄分布、直径分布均呈左偏聚集状.2017—2019年林分逐年向更高龄、更大径阶、更高丛立竹密度的范围分布,除2018年、2019年的直径分布差异不显著,其余结构特征在各生长季间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利用威布尔分布拟合其直径、丛立竹密度分布的效果优于其余分布模型(直径的R2>0.93,密度的R2>0.99).竹冠投影面积与竹蔸面积、丛立竹干数均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P<0.01,R>0.75),与平均胸径、年龄的相关性较弱(R<0.30).林分共计植物种类73种,隶属于39科67属,其中乔木层以巨龙竹为绝对优势植物;灌木层无优势植物;草本层以多羽凤尾蕨为优势植物;层间植被以荜拔、异形南五味子为优势植物.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林下植被层中变化一致,各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灌木层、草本层、层间植被.灌木层、草本层的植物物种数均随调查样方面积增大而增加,可用自然对数转化线性方程反映其种-面积关系(R>0.97).当调查面积分别为210.25、90.25 m2时,其样方内可涵盖林分85%的灌木、草本植物种类,且后续数量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46.
为了解苹果复合种植即果-蔬[MB]、果-草[MH]、果-荒[MW]、果-粮[MZ]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手拣法和改良干、湿生漏斗法,对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4种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特征进行调查研究。4种模式下共分离得到土壤动物57.33百只/m~2,隶属4门11纲23目42个类群。4种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特征,水平分布特征表现为果-草[MH]果-蔬[MB]果-荒[MW]≥果-粮[MZ]。果-草[MH]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表明4种复合种植模式对果园土壤动物类群多样性的影响呈现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果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土壤动物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复合菌剂和酸化剂对玉米秸秆青贮有氧稳定性及有氧暴露期间微生物数量、pH值、粗蛋白、干物质量的影响,以玉米秸秆为青贮原料,设置3个处理:对照组、复合菌剂组、复合菌剂+酸化剂组。青贮90 d。有氧暴露1、3、7、11 d分别取样测定微生物数量、pH值、粗蛋白、干物质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复合菌剂组、复合菌剂+酸化剂组均能提高青贮品质,显著减少有氧暴露期间粗蛋白、干物质损失(P<0.05)。与复合菌剂组相比,复合菌剂+酸化剂组有效抑制酵母菌繁殖,显著提升青贮有氧稳定性(P<0.05)。  相似文献   
48.
以云南、四川主栽的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常规用药方式基础上辅以微生态制剂,测定其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防控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有效防控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发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葡萄果粒大小和百粒质量,同时增加糖酸比。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康威,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效最佳,分别达52.3%和42.4%;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地康3号,其防效为31.3%和21.9%,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前期使用化学药剂,后期单独使用微生态制剂对酸腐病的防效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新型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在西瓜穴盘育苗中的应用效果,设计了浸种试验和不同浓度苗期喷施效果试验,以清水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浸种试验中,试剂处理第4天平均发芽率(88.05%)显著高于对照组(78.15%),试剂处理第7天平均发芽率(90.63%)也高于对照组(88.01%)。在不同浓度苗期喷施效果试验中,通过壮苗性状对比,显示活性生物增产降解剂与清水质量比例为1∶100时,西瓜穴盘苗在茎粗及根系方面都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50.
滴灌下生物质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改良材料对滴灌盐渍土水、盐、肥运移过程的调控效应,采用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生物炭和腐殖酸两种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和再分布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盐渍土壤水盐的时空动态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水分入渗驱动的盐分运移过程和蒸发扩散驱动的水盐再分布过程;铵态氮含量在时间上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的运移再分布特征较弱;硝态氮含量初始时空分布表现出与水盐相似的运移特征,受铵态氮硝化作用的多重影响,后期空间分布与铵态氮空间分布相似;生物炭通过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大了入渗阶段土壤水、盐、氮的运移速率和分布范围;腐殖酸通过提高土壤田间持水率增大了再分布过程土壤水、盐、氮的分布范围和强度,同时其对尿素的水解和硝化过程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效果。应用生物质改良材料在改变土壤物理性状进而调控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同时,还影响土壤氮素转化运移过程及其分布,这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盐渍农田的节水、控盐、减肥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